带1.4万吨建筑组“行走”百米,携123米巨型叶片“漂移”过弯,送直径40米核电“巨碗”半坡起步,护“人造太阳”重要部件及时抵达……这些科幻小说般的情节,其实都是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所创造的现实。
事实上,中国外运开展这类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彼时“中外运力神起重运输有限公司”的前身“大运公司”曾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
随着祖国基础设施建设、大国重器出海、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日新月异,中国外运的大件运输服务能力也紧跟变化,屡次开创国内、亚洲乃至世界级运输纪录的同时,又多次打破自己的纪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迭代。那么,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所创造的这些“奇迹”究竟如何实现?
大件货物运输要求高、运输方式多样、运输批次多,特别是运输的物品动辄是高数十米、重近千吨且结构较为复杂的巨型设备,十分考验团队的专业能力。
中国外运聚焦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新态势,通过方案、设备、人才、服务四个维度,构建起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现代化大件运输体系。
中国外运积极地推进大件专业领域技术革新,在石油化学工业、海上风电、海上工程、电力工程、民用工程等各种应用场景下,针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和技术难点设计更加科学、高效、安全的物流解决方案。
2021年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高18.31米,重5513吨、容积2200立方米的包钢3号高炉开启大修工程。中国外运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勘查、综合分析后,提出将高炉上下切割分段的高效运输方案,并进行建模、演算和校核,经专家论证后,仅用120天就按照方案完成了炉体的吊装运任务,缩短了2个月的工期。中国外运首次实现了超大型单体设备的两段式运输拆装,进一步论证了多系统集成在超大型设备的吊装运输一体化施工领域的可靠性,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了有力论证与思路指导。
中国外运的专业大件运输设备保有量居全国前列,大件设备“组团”完成了一次次“不可能的任务”。
最灵活的“大力士”:SPMT——中国外运拥有进口和国产两种品牌688轴线SPMT(全转向液压平板车)与近40台动力机组,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实现360°无死角转向模式,并达到毫米级的精度。
最精准的“大件称”:重量监测控制管理系统——“大件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动化监测、远程监视分析,称重精度误差不超过0.5%,最大称重达到25000吨。
最细致的“空中操盘手”:SARSPIN——SARSPIN可以均匀分布、精准控制起重机的各个连接负荷点,在每单元提升能力200T的同时,可以精确至1毫米级姿态调整。
最彪悍的“臂膀”:履带吊——中国外运拥有CC8800-1 (1600T) & CC6800 (1250T)大型吊机各1台,运用72米长的大手,单次可轻松抓起1000吨的大货。
此外,中国外运还拥有桅杆吊、桥式梁、汽车吊等其他起重机械10余台,配套专业设备数十套,能够同时满足化工、海工、电力、冶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行业超限设备物流服务的各种需求。
中国外运组建了全国领先的大件物流专业方面技术团队,拥有专业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共百余人。他们接连拿下吸力筒导管架海绑远程控制自动夹紧系统、山上风电运输平衡装备发明专利、塔式吊装滑靴实用新型专利、桥接式装卸技术实用新型专利等发明专利30余项,引领行业发展。
2023年7月21日,中国外运牵头参与的“李兴举大件吊装运技术大工匠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授予物流运输行业的唯一一个大工匠工作室铭牌,是国家级行业协会对中国外运在大件吊运技术领域作出的成绩、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中国外运践行工匠精神的体现。李兴举作为中国外运大件吊装领域的专家,也在为行业不断培养着专业人才,传承匠心。
中国外运是招商局旗下唯一一家超限设备(大件)专业道路运输操作平台,正持续以全面、优质、专业的服务铸造一流品牌、提供一流服务,包括超限设备的起重、装卸、称重及国内、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大型物件运输技术咨询服务,国际货运代理及无船承运业务,特定种类设备安装及维修等服务,炼化一体化、船舶、海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等定制化岸基物流服务。
此外,中国外运还联合合作银行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服务,进一步稳固和供应商的诚信合作伙伴关系,营造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
输变电——中国外运致力于为国家电力建设提供专业服务,参与了国家电网26条特高压线年,大件天团通过公路、水路、铁路多式联运,公路后段经过大凉山区12桥涵、213处弯道、19处U型回头弯,总里程3348km,最高行至海拔3188m,将14台换流变压器从常州送至雅中,肩负起经济发展使命。
核电——中国外运深耕核电运输业务领域十余年,是多家核电EPC的优质运输商。2022年8月至今,中国外运运用SPMT等先进设备,接连攻克不规则“T”字型结构、巨型孤形结构、坡度角度等复杂难题,累计操作执行山东区域某核电项目总重6000余吨、13次大型核电设备运输任务,并将在未来持续操作执行,力争实现中国外运新的突破。
风电——继承运哈萨克斯坦风电项目后,2023年2月,中国外运再次承接当时中亚地区最大风电项目一一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2*500MW风电项目的158套风机设备运输操作,将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实现2031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目标。
民生项目——2022年,中国外运大件天团在不破坏一砖一瓦的前提下,将一座重达7500吨、总建筑面积4129.84平方米、地上地下共3层的建筑平移500米、旋转63°,刷新了当时车辆运输建筑物的最重世界纪录。
海工模块——中国外运成功操作液化天然气项目4个大模块、两个船次模块进行称重和滚装作业。不仅再次刷新了当时国内模块侧向滚装最大模块重量纪录(约13000吨),同时还创造了当时单体模块统一使用进口品牌最多轴线轴线)的纪录。
国际项目——中国外运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先后在安哥拉、吉布提、文莱、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蒙古、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实施了多个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操作。2022年,将2台单个超百吨变压器从中国运往安哥拉转运至刚果(金),创造了当时安哥拉转运刚果(金)的货物最大吨位纪录。
未来,中国外运将继续保持创新变革的进取心,秉承持之以恒的工匠心,在大件运输专业领域精心深耕,带动行业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李思瑶 张诗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团队将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现的棱蜥新种命名为招龙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学》(Zootaxa)。
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是一首“无心插柳”之作,也是足以载入中国乐坛史册的曲谱。
8月7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评审备案,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勘探过程中实现了海洋油气勘探理论领域的创新,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有明确的目的性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标准重点任务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8项。
“安全认知,日见清晰;安全研究,路阻且长;安全行业,大有可为;紧跟创新,保障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的一番总结,折射了AI(人工智能)时代安全大模型行业的发展现状。
8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公布。对于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上述负责人解释,目前,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水电等传统电力,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31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记者7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系方璐教授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现有训练范式不同,我们摒弃了反向传播,另辟蹊径,构建了光神经网络的对称传播模型,仅用光学系统的前向传播就可以实现高效高精度光训练。
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加基于科学突破,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正在开辟、引领新产业方向;产业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深层次地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加依赖新型基础设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就能快速地发展成为通用基础技术,快速重塑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
科技兴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改革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台风过境时,沿海港口和航道是重点受影响区,需加强对港口码头、航道及航道设施的安全监管。
雄安站是近些年铁路客站中首例建成的拉开站场,在站房中心位置形成光廊。雄安站对各系统设备做统筹,首次结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型枢纽客站能耗管控。
北京时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机器人作业,离不开人工精准操控。上升、平移、张爪、安装……半空中,机器人的“手臂”和“手爪”在高压线上轻快地“舞动”。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正快速地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非常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医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观念和前瞻思维,把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众多锂电池阳极材料中,锂金属阳极因其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而受到持续关注。